品美生活网

当前位置:品美生活网 > 生活常识 >

2022年是什么伏 今年三伏天时间表

时间:2022-07-19 14:01 来源:知乎 编辑:夜落风雪
导读:公伏凶,母伏爽。有什么讲究和区别?2022年是什么伏? 公伏凶,母伏爽 ,有什么讲究和区别?2022年是什么伏? 三伏天到了,真正的烈日炎炎正式登场了,不过今年有的地方已经提前感受到

“公伏凶,母伏爽”。有什么讲究和区别?2022年是什么伏?

“公伏凶,母伏爽” ,有什么讲究和区别?2022年是什么伏?

三伏天到了,真正的烈日炎炎正式登场了,不过今年有的地方已经提前感受到了夏季该有的酷热。例如、重庆、浙江、山东以及河北、河南等地,从上个月就开始迎来高温。截止7月12日,高温天气已经持续30天,“平均高温日”天数为5.3天,比常年多2.4天。有人可能会说,只比常年多了3天,也没什么大不了的。但是,就是多了这3天,却创造了1961年以来的历史新高。

这两天咱们一直在聊三伏,写几篇文章,大家讨论的还是非常热闹的。按老辈人“夏至三庚数头伏,夏至四庚数中伏,秋后一庚数末伏”的方法,咱们之前数过,今年的三伏天一共是40天。

不过,大家也不用担心太热,因为大多数的年份都是40天,只有挨到处暑的时候才能凉快一些。

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个农村的老话,“公伏凶,母伏爽” ,您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?有什么讲究和区别吗?

看来古人不仅把三伏分为30天和40天,还分公母?怎么分的呢?古人说伏天是“金气伏藏之日,金畏火,故三伏皆庚日”。他们认为秋属金,夏属火,火又克金。所以,按这个来看,金是怕火的,在最热的那段时间要给它“藏”起来,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“伏”。

今年是“公伏”还是“母伏”是由入伏的第一天决定的,按“夏至三庚数头伏”的方法来数,今年是7月16日入伏。

公历7月16日这一天对应的是农历六月十八,是个双数。在传统古文化当中,奇数为阳,偶数为阴。所以,按古人的说法,今年自然是母伏了。

我们翻看日历,你会发现一个很特别的现象,从2022年到2026年,全都是“母伏”,不知道您发没发现?感兴趣的可以自己去查一下!

古人认为“公伏凶,母伏爽”,这里的凶指的就是热了,爽就是相对不那么热。老说说“雨淋母伏头,炕头长蘑菇”、“雨淋公伏头,晒破狗舌头”。意思是说,如果今年是“母伏”并且入伏这天下来雨,那么今后的天一定是多雨潮湿的。但是,如果今年是“公伏”,并且入伏这天下了雨,那么今后的天就会很热,持续高温。

古代是农耕社会,对天气变化非常在乎,因为,能够直接影响收成。并且,粮食就是农民的命,是收入的主要来源,没有粮食自然也就不能养家糊口了。

但是,古代有没有天气预报,只能是通过长期劳作结合记录天气,进行总结。然后,年复一年的考证,形成俗语农谚传下来。

其实,我们现在农民种地已经不看农谚,自然就不会去相信了。但是,这些农谚至少能反应出古人和自然相处还是充满智慧的。

当然,农谚是有地域性的,有些地区的农谚说,无论是“公伏”还是“母伏”这天都怕下雨。例如,农谚有“淋伏头,晒伏尾,公伏母伏怕见水”的说法。意思是说,无论是“公伏”还是“母伏”,人们入伏这天都不喜欢下雨。并且,今年还是“母伏”,按古人的推断,后期会长时间的阴雨绵绵,是一个多雨的季节。

关于伏天的农谚还有很多,例如,“雨打入伏头,晒死耕种牛”、“头伏有雨,伏伏有雨”、“伏里西风水连天”、“伏里东风井底干”、“伏里刮南阳,河心做稻场”等等。

不过,我们现在不太关心这些了,毕竟,我们有更科学的天气预报,能够提前知道未来的天气变化。而是更关心,能够采取什么样的方法纳凉,因为天气实在是太热了。

老话有“冬吃萝卜夏吃姜”的说法,这个好理解,无论南方还是北方到了三伏天都有吃姜的习俗。例如,浙江人三伏天要吃姜汁调蛋;像河北、河南等一些中原地区要吃“伏姜”;像江西头伏鸡,二伏鸭;像北方一些地区还讲究“头伏饺子,二伏面,三伏烙饼摊鸡蛋”等等。

我们现在三伏天肯定要吃一些避暑的食物,像冷饮、绿豆汤、西瓜、苦瓜、冬瓜、莲藕或者一些水果之类的。但是,古人三伏吃的却和我们不一样,要吃狗肉和羊肉,叫伏狗、暑羊。古人为什么要在这么的天气吃大热的食物呢?如果,您知道麻烦您在评论区分享一下!

全文完,都看到这了,点个赞吧!感谢阅读。

夏至到,消暑热,今年夏天什么时候入伏?

2022年三伏天时间表出炉了,长达40天,什么时候入伏?

这几天广东徐闻这边的天气还是很热的,中午几乎都不出来干活,实在是太热了。再过两天就是夏至了,真正的烈日炎炎就要到了,老话说“夏至三庚数头伏”,那么今年的什么时候入伏呢?下面我们来数一下!

我们先说一下夏至,夏至是最早的四大节气之一,并且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立的节气,在每年公历6月21日-22日之间交节,到7月7日-8日结束。

古人把每个节气分为三候,每候5天,用细微的观察,来总结每个节气的气候特点。“夏至”一候是鹿角解,我们知道“冬至”三候中的第二候是麋角解,说得是冬至的时候阳气生阴气衰,而夏至的鹿角解说的是阴气生阳气衰。意思是说,到了夏至的第一个5天,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了;二候蝉始鸣,到了夏至节气的第二个5天,知了就会在午后叫个不停;三候半夏生,这里的半夏可不是说夏天过了一半了,而是一种喜阴的药草,到了夏至节气第三个5天的时候就会长得很旺盛。因为,到了夏至节气末期,国内大部分地区温度已经很高了,日照充足,植物就会长得很快,并且需要一定的雨水,但是雨水要是多了可就不好了,会出现涝灾。

一、我们再来看一下,今年啥时候入伏

2022年是什么伏 今年三伏天时间表

关于三伏天,很多人都会想到小暑、大暑和处暑,都认为三伏是从小暑开始的,到处就暑结束了,很少有人会把三伏天和夏至联系起来。其实,每年的三伏天开始和结束的时间都不太一样。

但是,有一点可以肯定,就是三伏天的开始和结束不是由于天热不热决定的,而是由夏至节气到立秋节气之间的有几个庚日决定的。期间有4个庚日,三伏天就有30天,有5个庚日,三伏天就是40天。

老话说,“夏至三庚便入伏”,那么您知道为什么要“庚日”入伏呢?为什么叫三伏呢?什么是“庚日”呢?

这就要从历史上来看了,主要是和秦汉时期盛行五行生克观念有一定的关系,在古书《释名》中说:金气伏藏之日也。金畏火,故三伏皆庚。这句话很容易理解,大意是说,在五行的学说里,春天是属木,夏天是属火,秋天是属金,冬天是属水。而古人“干支历”中的“十天干”也分五行,其中,庚就是属金。五行中火克金,所以,庚金就被火克。而伏就是指金气潜伏,所以,就要属金的庚日入伏。

所谓的三伏,其实,是初伏、中伏和末伏的统称,初伏是固定的,是夏至后的第三个“庚日”为初伏的第一天,而庚是“十天干”中,所以初伏只有10天。而末伏的开始时间是立秋后的第一个“庚日”,也是10天。但是,中伏就不固定了,刚才已经提到了,是由夏至和立秋节气之间有几个庚日决定的。今年两个节气之间有5个“庚日”,所以,今年中伏还是20天。也就是说,今年的三伏天还是40天,是个加长版的三伏天!

那么今年三伏天从几月几号开始呢?总结了一张表,大家一看就明白了!

夏至节气到立秋节气之间有五个庚日

今年三伏天的时间表

二、老人夏至有“三怕”,都是什么呢?

1、怕无雨

农谚说“夏至一场雨,一滴值千金”,意思是说,夏至的雨像金子一样珍贵。因为,这个时候中原地区小麦几乎都已经收割完毕了,夏玉米也播种的差不多了,发芽和后期的拔节都需要雨水。所以,这时候下雨是人们所期盼的。说的就是夏至的雨非常宝贵,夏至下雨是好事。

当然,农谚是有地域性的,有的地方希望下雨,有的地方又不希望下雨。所以,我们笼统地来看就行了。

2、怕刮北风

农谚有“夏至刮北风,旱断青苗根”的说法,意思是说,夏至节气要是刮北风,后期出现干旱情况的几率是比较大的,会引发旱灾。所以,有经验的老人,害怕夏至这天刮北风,会导致庄稼折断倒伏,出现减产的情况。

3、怕寒气入侵

夏至是阴气初生,阳气渐衰的一段时间,要注重饮食和生活习惯,不要太随性。

三、夏至有哪些习俗

民间有“冬至饺子夏至面”的说法,意思是说,到了冬至那天要吃饺子,而到了夏至就要吃面了,古代民间也有“吃过夏至面,一天短一线”的说法。那么您知道,古人为什么说夏至要吃面呢?

因为,每年夏至的时候,新小麦已经收割完了,古人熬过了青黄不接的那段时间,吃了那么长时间苦菜了,新麦收获了,正是吃面改善伙食的时候。

总之,到了夏至这天无论南方还是北方都有吃面条、饼、麦粽的习俗,您那夏至吃面吗?除了吃面还有哪些习俗,期待您的分享!

全文完,都看到这了,点个赞吧!感谢阅读。

相关阅读